首页 部门简介 工作动态 理论之窗 职业道德 文化建设 《首医》报 新闻网 社会实践 联系我们
首页 > 工作动态
工作动态
  部门简介
  工作动态
  理论之窗
  职业道德
  文化建设
  《首医》报
  新闻网
  社会实践
  联系我们
 
“新”声 |我与首医的故事 是再续前缘 也是刚刚开始(下)
发布日期:2023-09-27字号:[ ]
  

第一次踏进首医校门

第一次穿起圣洁白衣

第一次诵读医学生誓词

我与首医

有无数的第一次

而在这之前

那颗向往护佑生命健康的种子

早已深埋心底

为今日的医路成长

做好了准备

一起听!萌新们的入学“新”声


带着14岁的那颗“心”,进入医学殿堂

基础医学院2023级长学制儿科学专业 岑雨函

我曾是一名心脏病患者,先天房间隔缺损让14岁的我备受病痛折磨。

我与父母从贵州几经辗转至北京,当我躺在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病床上做术前检查时,我在母亲眼睛里看到了几近哀求的神情,至今无法忘记。

当我痊愈出院时,父母紧握主治医生的手,眼中溢满泪水。

如今,我已淡忘了心脏带给我的痛苦,却始终无法忘记那时父母的担忧和心疼,更无法忘记他们哀求、恳切和感激的眼神。

高三时,当老师问我们的大学目标是什么,我的思绪又飘到了儿童医院的病床上,那是我人生中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。回想高二那年,我从父亲口中得知儿童医院是首医的附属医院,那时我便知道,哪里是我要去的地方。

填报志愿那几天,我将红笔重重地划在了“首都医科大学长学制儿科学”的下方。从14岁到18岁,我始终怀着的,是一颗感激而崇敬的心。18岁这年,我下定决心,要带着14岁的那颗“心”进入医学殿堂。

备战高考时我感染了两次新冠,顶着巨大的精神压力,做着永远做不完的题,害怕、彷徨、挣扎总是伴随着我,而这也被父母看在眼里。

他们让我放下笔,带我再次坐上去往北京的飞机,站在了与我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大学门前……我又找回了努力的初心,放下了焦虑,全身心投入学习,最后如愿以偿地来到了这里。

入学已将近一个月,我终于有了梦想成真的踏实感,医学的一切终于开始与我有关。我更加坚定了学医的信念,要在未来成为能够抚平孩子们病痛的好医生。

每次看到蒲奶奶,病都能好一半

中医药学院2023级五年制中医学专业 许炜翎

小升初考试前夕,我发烧了20多天,缠绵不愈,跑了很多趟医院,换了多种药吃,还是不太见效。

最后妈妈带我去找了一位老中医,吃了那位奶奶开的三服药之后就退烧了,后来看书才了解到我得的叫湿温病,算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。更惊讶的是,那位老奶奶居然是中医大家蒲辅周老先生的女儿蒲志兰。

蒲奶奶是我心中中医的典范,她气质高雅,态度温和,每次摸脉的手都是暖暖的,让病患如沐春风,我妈形容:每次看到蒲奶奶,病都能好一半。

高三备考期间,不论伤风感冒还是感染新冠,中医药都给了我最大的支持和安全感,一路护送我顺利完成高考。

就这样,从小学到高中,我一直被中医圈粉,在心中慢慢种下了医学的种子。在高中职业规划课上,我默默下了决心,要做个值得患者信赖的中医师。

妈妈是90年代的大学生,对于首医的认同,她的话特别有代表性:“在我们那个年代,只要听说谁家孩子考上首都医科大学,那都是亲朋好友、街坊四邻羡慕的对象。”

高三那年必然是富有挑战性的,面对努力很久也不见起色的生物成绩,我的心情总会跌落谷底。这时我便会去网上看中医前辈们分享的大学学习生活,心中的焦虑逐渐被对大学生活的向往所取代,拥有勇气去面对学习的各种挫折。

一晃大学开学已近一个月,我逐渐适应了freshman的新生活。真的很喜欢这里的氛围,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青春洋溢的学姐学长,这就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大学。

医路漫漫其修远兮,选择医学,就意味着奉献和持续精进,从今天起,我们一起进步!

那段日子,除了老师,我见得最多的就是“大白”

医学人文学院2023级法学班 熊钦煜

我生于湖北的一个小县城,比大多数人更早更深刻地经历了疫情的肆虐。

坐过救护车,穿过防护服,住过隔离病房。偏偏,一阳又恰逢高三。那段日子,除了老师,我见得最多的就是“大白”。

从起初住在学校一连两月回不了家,到陆续二阳甚至三阳,网课上得濒临崩溃。

高考倒计时的日子不断减少,而班级病号不断增多。最让我感动的那个夜晚,是班里有一组核酸结果呈阳性,有同学害怕地哭出了声。

我看到给同学检查的“大白”温柔地靠了靠她,防护面罩上的汗或水汽往下滴着,“大白”和我们一起吐槽数学好难,还安慰我们说,要相信医生,孩子们不怕。

疫情的阴霾,让我早早便萌生了去医学院的念头。首医的名号如雷贯耳,令人心向往之。

医学与法学都是博爱的,健康平安、政通人和,同等重要。

初见首医,法学班的同学积极阳光,照亮了身在异乡的我,我们并肩度过难忘的军训。

我想对亲爱的医务工作者和同学们说:感谢有你,我们走过了那些黑暗的夜晚;感谢有你,我们迎来了风和日丽的今天。

济世,安民,任重道远。

最“讨厌”的她

国际学院2023级六年制英文授课临床医学专业 Hein Maw MawThwe(缅甸)

如果你问我“什么时候拥有了自己的梦想?”我就要说起最“讨厌”的她。

她叫国清,是我的表姐,妈妈很喜欢她。我11岁听说表姐时,她已经是一名医生了。表姐当年的高考成绩名列前茅,学习很厉害。虽然我成绩不错,但妈妈总让我向表姐学习,天天拿她和我比较。

后来阿婆生病了,就是表姐救了阿婆。那时我才真正认识表姐,原来她并没那么讨厌,说话温柔且有才华。

那一天改变了我的人生——我想成为像她那样的医生。

小时候我想医生可以救人,同时也能赚钱,哪个职业比这个好呢?但后来我才发现,学医是特别艰难的路,选择医学就是选择了奉献,病人的需求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。

要不断地学习,学习最新的医学知识与先进的医学技术,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。我就是爱上了这个职业,每日研究医学科目,把所有的时间投入在学习上。

在网上看到了首都医科大学的校训石,上面的红色大字“扶伤济世、敬德修业”让我印象深刻。在了解首医的办学实力和学科特色后,我坚定地选择了它。

因母语不是英语,刚入学时,书上密密麻麻的字母,看着看着就不知道是哪一行了。上课前一天,我预习了一整个晚上,心想可以了,就算没读完,也肯定能了解明天的内容了。

第二天,我傻眼了,每个同学的课本都标满了——总结、思考和问题。要学习的书非常多,每天都拿着蓝色的书,我们就形容医学生生活为“蓝色生死恋”。

当学姐们都在讨论她们的未来时,我作为新生站在旁边默默听着,也默默思考着自己的未来。

我早就有一个目标,当心脏外科医生。希望未来的我,会成为一名有温度、有深度、有态度的医生。

不知为何,年仅16岁的我热泪盈眶

燕京医学院2023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(北京急救中心定向) 颜立行

依稀记得小时候大病一场,高烧不退,只能住院。坐在单调的病床上,我翘首以盼:“来了!”那是那一袭白衣,一抹令人心安的白。我知道,有了这白衣,便不会再痛了。这,便是医生!

高中,酷爱《白色巨塔》和《急诊室的故事》。在剧中,我看到生命垂危的病人得到专业又冷静地救助,他们在术后紧紧握住医护人员的手:“谢谢,谢谢你,大夫!”这,便是医生!

不知为何,那时年仅16岁的我热泪盈眶,攥紧了拳。“我要学医!”我将这个大胆的想法迫切地告诉了家人。

和在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工作的叔叔聊天时,首都医科大学第一次印入我的脑海。而正在读高二的我,学习成绩距离考上首医还有一定差距。

“要上首医!”我总会在上学路上喊出一个少年的热血和斗志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一模的时候,我成了一匹黑马,在全校名列前茅。

在高考最后20天的冲刺中,我整理了厚厚的笔记,刷题到深夜。我相信唯有不断努力,才能走向成功。当高考成绩出来时,我的努力得到了证明,并且如愿步入首医大门。

进入学校后,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学识渊博的老师让我坚信自己的选择,并逐渐意识到医生不仅需要扎实的医学知识,还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深厚的人文素养。

长路漫漫,未来的路或许崎岖不平,但我庆幸自己踏入医学殿堂。在首医校园里,我将努力学习成长,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!

入学的第一个月

我们渐渐适应了新生活

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校园

我想对当初那个备战高考的自己

说声谢谢

谢谢你苦过累过

但没有真正放弃过

也想对未来医路前行的自己

说声祝福

祝福你在体验生命意义的旅途上

永葆少年心


策划:党委宣传部

统稿:李晓曦



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
隐私声明 网页纠错 联系我们 访问网址  
Copyright 首都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
地址: 北京右安门外西头条 10 号 邮编: 100069 电话: 010-83911040 联系我们:shmzhf@ccmu.edu.cn